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黄劼)智能烹饪机的出现,可以有效减轻家务劳动量,受到消费者欢迎。但目前该类产品尚未普及,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不高。近日,广州市消委会发布20款智能烹饪机比较试验结果,20款不同品牌的智能烹饪机样品中,有3款未能通过标志和说明、接地措施等安全项目指标的测试,剩下的17款在性能项目测试中表现各不相同,智能烹饪机炒的菜也有各自不同的味道。 本次比较试验的智能烹饪机样品是由工作人员从在京东、淘宝、天猫、1号店等电商平台随机购买,选取了20个不同品牌的样品,价格从699元至3999元不等。 本次比较试验的检测机构是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GB 4706.1-2005、GB 4706.19-2008 、GB 4706.30-2008等要求对相关条款项目进行测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测试:一是使用是否安全,二是炒出的菜是否能吃、是否好吃。 安全项目指标 3款未通过测试 在安全项目指标的测试中,有3款智能烹饪机在标志和说明、接地措施项目未能通过测试,分别是标称由佛山市南海伊灵电器制品厂生产,商标为“御灵”,规格型号为YL2015-A的智能烹饪机,其器具没有额定电压、电源性质的标志;标称由佛山市顺德区超劲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商标为“德莱德利DELILOC”,规格型号为CM-800的智能烹饪机,保护接地端子没有用保护接地符号标明;标称广东派德厨卫家居有限公司生产,没有标称商标和规格型号的一款智能烹饪机,其器具没有额定电压、电源性质、额定输入功率、制造商名称、型号的标志,且接地端子无防松装置。 性能指标 由于安全测试为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上述3个未能完全通过所有安全项目测试的样品不参与性能指标的评定,本次试验仅对17款通过安全项目测试的样品进行综合评定。 7款无黏附 消费者使用智能烹饪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解放双手,因此,需要测评产品的易清洁性,包括锅底是否粘锅、产品内部是否便于拆装清洁。 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7款智能烹饪机样品中,7款智能烹饪机样品的烹饪容器试验后没有鸡蛋残渣黏附,6款智能烹饪机有部分蛋白黏附,4款智能烹饪机有蛋白黏糊在锅底。标称由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PY18-X5等7个样品粘锅性能优异,食材残渣不黏附于容器上。 6款易清洗 易拆装清洁性能是考核产品在烹饪菜品和清洗过程中,是否便于使用者操作。试验结果表明,17款测评的智能烹饪机样品中,6款样品能快捷方便地对烹饪容器进行清洗。 有7款样品是带下驱动搅拌器的,搅拌器轴被固定在炒菜机内锅底部难以拆卸,在清洁过程中难以清洗干净搅拌器轴与锅底的连接位置。其中有1个型号的样品,搅拌轴与内锅连接处地方甚至有密封不严出现渗漏的情况。另有4款样品,搅拌器由锅盖顶部的电机驱动,清洁时搅拌器可以拆卸下来,但锅盖上驱动轴的位置同样不易于清洗。 感官评价 8款得分高 在菜品感官评价方面,本次试验分别选择红烧肉和菜心作为代表性菜品,采取由30位测评人员打分的方式进行评价,每位测评人员分别从菜品生熟、色泽、粘糊、软嫩程度、味道等5个维度对菜品进行评价。 测试结果表明,17款智能烹饪机样品中,有8款样品的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上,即煮出来的菜品有光泽无焦黑、菜品不糊易夹、菜品软硬适中并且味道均匀适中。 操作较智能 通过测试,各样品在开机、启动操作上都比较智能,能够很容易实现操作。但同时发现,很多智能烹饪机有搅拌器,在烹饪过程中能对菜品进行搅拌。在投放食材、关合锅盖的过程中,要留出搅拌器放置的位置,这样才能正常开机使用。 另外,在智能化程度方面,17款智能烹饪机产品在测试过程中都能很好地控温,不散发油烟。 消费提示: 检查有无3C标志 智能烹饪机产品属于CCC目录范围内的产品,消费者在选购时,首先要检查产品有无CCC标志。 消费者应根据实际,选购适合的功能、容量等。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烹饪机功能繁多,涵盖煎、煮、炒、炸、闷等各种模式,消费者可根据饮食习惯选购。另外,智能烹饪机的性能和耗能情况与其内胆容积以及烹饪的食材量都有关系,消费者在选购时应留意容量。 观察判断产品是否便于清洁。智能烹饪机在内部完成烹饪过程,容易积聚油污。若清洁不及时或不彻底,油污的积聚可能影响机器的性能,而且容易产生异味,影响使用体验。使用及清洁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对机器底座、上盖等容易积聚油污但又带电子线路的地方,应依照使用说明进行清洁。(黄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