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走出去”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李晓 摄 人民网石家庄12月13日电 (李晓)13日上午,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走出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河北省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的决策部署,截止到2018年9月底,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分别在塞尔维亚、南非、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共设立45家境外全资、控股子企业,业务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规模达691.20亿元人民币,1-9月份,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22.08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9.92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省国资委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监管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特别是钢铁、火电、风电等优势产能国际合作,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各监管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不断探索和创新合作模式,加快全球战略布局,国际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大,在优势产能合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如河钢塞钢、南非PMC、瑞士德高、河北建工集团援利比利亚SKD体育场项目、乌兹别克斯坦KTKM泵站项目等一批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 会上,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曹海燕介绍了河钢集团、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河北港口集团、河北建投集团、河北建工集团、河北国富农业投资集团等企业“走出去”的情况。 针对记者关心的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哪些问题,在答记者问环节,省国资委宣传外联处处长张瑞娥介绍说:“首先是国际化的人才的匮乏,特别是熟悉国际化经营管理、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化人才,这是制约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二是国际化视野还不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和信心;三是对外投资经验不足,企业国际化水平不高;四是研究国际市场不够,行业发展信息滞后,对尽职调查、法律风险评估等重视不够。五是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品牌传播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